查看原文
其他

你的婚姻幸不幸福,就看身体的这 1 个变化,基本错不了

壹心理 科普中国
2024-12-03


有人说,婚姻就是一个“饲养场”,进去的人都会不同程度地“发福”。


这些年,总会看到有人在网上晒出自己和伴侣“婚前婚后”的对比照,并感慨:


婚前是精神帅小伙,婚后成了油腻大叔;


婚前 8 块腹肌,婚后胖 80 斤;


婚前是吃不胖的时髦小姐姐,婚后喝水都胖三斤……


为什么这么多人都难逃“婚后发福”?“婚后发福”的背后,揭示了什么婚姻真相?


今天,想从心理学角度和大家聊聊:“婚后发福”与内在情绪的关系。


婚后发福,谁该背锅?


已婚人士或许都懂:婚后发福,才是生活的真相。


但看到昔日男神女神发福后的形象,以及自己不受控制的身材走样,还是很想知道:


为什么好像什么也没做,就无端端发福了呢?


除了体质、基因、生娃等基本因素外,婚后发福的本质,可能是内在情绪的超载与身体的自我保护。


两个人组成新家庭,夫妻关系、婆媳关系都需要磨合,还要承担经济、生儿育女等诸多压力。随着情绪的不断累积,如果没有找到宣泄的机会,时间久了内在空间就会超载,身体就会随着情绪“膨胀”。


心理研究显示:人在长期压力情绪下,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持续增加,从而改变人体肌肉的分布,使得脂肪在腹部堆积。


所以婚后发福的女性,大多是肚子脂肪堆积、分层,很难减下去。那些发福的男士,基本是统一的啤酒肚。这就是“情绪超载”后的外在表现。
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
中年发福的另一个本质因素,就是潜意识的“自我保护机制”


心理学家荣格说:潜意识总是试着找到平衡。潜意识为了平衡我们紧绷的情绪状态,会创造多种缓解模式,让人的状态放松下来。


这些模式有正面的,也有负面的。比如当你工作超负荷,却不愿停下休息时,身体就会通过小感冒或肠胃问题让你停一下;或者当你感觉没个人空间时,就会不自觉地熬夜,以获得独处时间。


关于“发福”,心理咨询师黄仕明这样解释:人在心理脆弱、无力面对事情时,潜意识就会跳出来说,“让我帮助你找到平衡,带给你力量”。于是就支配身体储存更多脂肪,因为潜意识认为:


更肥胖的身体,会让我们更有力量去对抗那些无力和脆弱。


不同的情绪,

助长不同的“发福状态”


聊完婚后发福的原因,我们来看看“发福”的种类。要知道,不同类型的发福背后,有着不一样的情绪诉求。希望你能倾听、接纳并解决自己的诉求。


1

让人膨胀之“幸福肥”


如果说幸福的婚姻是一把“猪饲料”,那伴侣就是称职的饲养员。俩人有餐同食,有局同赴,夫妇相随。一般来说夫妻一起发胖,证明两个人的婚姻生活是美满的。


我隔壁有对结婚一年的小夫妻,婚后两个人都学会了做饭。尤其是男方,下班就买好食材给妻子做晚饭,自己则负责制作每天不重样的宵夜。于是,在美食和爱情的加持下,俩人肉眼可见地圆润了。这就是俗称的“幸福肥”


伯明翰大学心理学系研究人员,在期刊《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》中发表的文章指出:人们与关系亲密的人共享食物能让心情愉悦,会比单独吃饭的进食量增加 48%,其中“社会助长效应(social facilitation)”促进了共餐的激励机制,增加了食物的消耗。


德国马克斯·普朗克教育研究所、曼海姆大学、莱比锡大学和德国经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,联合做了一个实验,TA 们选择了 2 万人作为研究样本,进行了 16 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:婚后前四年,夫妻体重增加的数量通常是单身时候的 2 倍。


其实我们周围也有很多“饭搭子夫妻”,一起研究美食,结伴出去探店。对于 TA 们来说,身上的每一处脂肪,都是幸福的见证。
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2

生活压力之“过劳肥”


日本心理援助高级辅导师下园壮太认为:过劳肥与过度饮食相关,而过度饮食的深层原因是大脑发出了疲劳的信号。此外,紧张、惧怕、悲伤等情绪也会消耗人的能量。


有网友讲了自己的故事:


我先生前段时间接手了一个重要项目,每天都加班到很晚,回家后要开会到凌晨。睡眠不足、工作压力让他疲惫不堪。一向不碰零食的他,常常在开会的间隙吃薯片、喝可乐。他说压力大了就想吃,吃完后心情就好多了。然而,代价就是两个月长胖 10 斤。


这种属于“压力性进食”,人在高压下,没时间运动和休息,只能通过吃来解压,这就形成了“过劳肥”。


其实女人的过劳肥更甚,并广泛存在于职场和家庭中。尤其是要兼顾事业和家庭的女性,一手“搬砖”,一手“带娃”,还有琐碎的家务、人际关系要处理。心中郁积的疲惫、委屈、焦虑可想而知。


加上女性激素影响,她们常常陷入“情绪性进食”。不好的情绪一上来,就想吃高糖、高热量食物,长久过度饮食,身材想不发福都难。


相比于压力性进食,情绪性进食更危险,它会选一些特定食物(甜食、油炸食品等),吃的时候愉快,但吃完后负面情绪不会消退,反而会产生新的负罪感。


3

中年危机之“保护肥”


人到中年,会面临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:二胎三胎,老人生病、离世,被裁员或调动,身体衰退或生病,孩子升学就业等等。


演员姜文说过:“中年是个卖笑的年龄,要讨老人的欢心,做儿女的榜样,要关注伴侣的脸色,要迎合上司的心思。”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流砥柱,不敢松懈,不敢叫苦。但中年人的危机感和无力感,也需要保护。


所以从进化心理学来看:中年发福是一种自我保护,保护自己顺利度过中年危机。


原始社会资源短缺,人们要储备脂肪应对食物缺乏。进化到现在,中年发福是一种储备,就像存钱一样,发福能够对抗危机情况,防患于未然。
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
看到一个扎心的问题:“你在什么时候觉得脂肪是有用的?”


一个高赞回答让很多网友破防了:“大病一场,一下子瘦了 20 多斤,才发现竟是脂肪在保护我,不然撑不下来。”


还有人说:


“亲人生病的时候,突然发现百般嫌弃的肥肉竟然好有用啊,让我不费力地肩搬背扛。”


心理学家肖然也说过“脂肪是自我的保护层”。中年发福的脂肪是对伤害的缓冲,更是一种资本和储备。


如何应对“婚后发福”?


如果你正面临婚后发福,首先要警惕一点:身体是否健康,BMI 是否在健康范围内。临床医学证明,很多疾病都与超重有直接关系。


如果身体出现健康问题,就要积极做好减肥的心理建设。


如果你决定减肥,先要搞清 3 个问题:


· 适合我的减肥速度是多少?


· 当压力大、平台期的时候,我应该怎样应对?


· 我该如何抵抗诱惑性的环境和食物呢?


尤其对于想减肥的中年群体,营养师一再强调:“要根据情绪和年龄吃对食物。优质碳水、蛋白不能缺乏,也要增加钙镁的摄入。多吃深绿色食物,获取维生素 B9 ,色氨酸等,这些都能促进减重。”


毕竟减肥是为了健康,不要为了一时兴起而伤害身体和心理健康,顾此失彼。


而如果你的身体处于健康范围,只是想做好体重管理,那你可以:


1

厘清自己的内在状态


对于婚后发福,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内在想法:


我是坦然接受长胖呢?还是十分介意身材的发福?


我是单纯发福,还是内在空间超载了呢?


倾听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,是为了更好地制订接下来的计划。


那么,该怎么厘清自己的内在态度呢?


开始前,你可以穿得少一点,站在全身镜前,从上到下,从前到后,观察自己的身体。然后给镜中的身材打分。1-10 分,得分高于 5 分,说明你对于婚后发福这件事,是比较坦然接受的;得分低于 5 分,说明你内心是十分介意自己发胖的。


虽发福却无损健康,那么接受发福也完全没问题。若不能接受,就要深入挖掘隐藏的创伤、压力,不要着急减肥,要先清理好内在压抑的情绪问题。


解决好眼下的问题,做好内在的减法后再去减肥,才是正确的步骤。

图库版权图片,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
2

运用正念导入正轨


当厘清内在的问题和状态后,就要积极寻求走出压力的方法。运用正念,将自己的状态导入正轨,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

“正念(Mindfulness)”,指有意识地觉知自己当下身体和情绪的流动,并保持允许、非评判的态度。它能让人保持清晰的思维,更好地管理压力,增加幸福感。


每当压力来袭时,不要先自我评判,盲目归因。试着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,选一个最舒服的姿势(坐、躺都可以),缓缓呼气、吸气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

然后从你的左脚(右脚)开始,依次向上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位,通过感受这些部位的状态是酸、痛、僵硬、舒服来觉察自己的情绪,重新建立身体与意识的连接。


在身体各部分完全放松后,再冷静且客观地复盘内心的感受和情绪。然后对事件、感受做出客观的归因。


如果你正被情绪性进食困扰,也可以用正念来改善:


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,选一种自己最喜欢的食物,咬一小口,慢慢咀嚼半分钟,专注感受它的味道、层次。再想象一下,它从食材到美食的烹饪流程。


正念饮食,就是让我们练习和食物之间的连接,并对食物产生敬畏之心。从而让我们用心享受食物,而不只是为了填补我们内心的缺失。


写在最后

婚姻带给人幸福和满足,但也伴随着苦涩和妥协。


经过一系列“雕琢”之后,你或许会发现那骄傲的双下巴、挺起的肚皮、厚厚的肩膀,是一种沉稳、踏实、靠谱的气质。发福的身体代表的是阅历、自信和成熟。

演员靳东在被观众诟病“发福油腻”时回复道:


“且趁闲身未老,尽放吾,可瘦可胖,幸对新时皓风,尽力展,吾辈肩纲,江南好,千钟美酒,望道千长”。


意思是,在身体健康的时候,只需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。胖瘦无所谓,肩负好自己的使命就行。


所以不论身材如何,我们都要坚定走好脚下的路,坦然面对生活的掠夺和馈赠。接纳这有重量的身体、有质量的灵魂,也是一种气度与智慧。



参考文献

[1]《停止你的内在战争》 黄仕明 2022-5-1[2]《健康与美容》2016-12[3]Helen K Ruddock,Jeffrey M Brunstrom,Lenny R Vartanian,Suzanne Higgs.A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the social facilitation of eating.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,2019


策划制作

来源丨壹心理(id:yixinligongkaike)

作者丨一琳

责编丨杨雅萍

审校丨徐来、林林


相关推荐

1.每天坚持踮脚的人,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?这 2 个好处你肯定想不到

2.一个睡眠小习惯,可能会损害心脏和血管!快看你有没有

3.抗衰老最佳生活方式来了!研究发现:做好这 3 件事,抗衰又延寿!

4.饭后出现 4 种症状,警惕胰腺癌!尤其是这类人

5.这 2 种饮品混在一起喝,会对大脑造成长期伤害!很多人不知道还在经常喝……

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

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
原创图文转载请后台回复“转载”


点亮“在看”

一起涨知识!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科普中国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